
武汉的小吃很多,著名的小吃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梅、福庆和的牛肉米粉、五芳斋的汤圆、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等等。
其中又以老通城、小桃园、蔡林记、四季美合称武汉“四大名小吃”,曾经的风光,让很多“老武汉”如数家珍。
现在,来回忆下武汉最有名的十家小吃店和他们的招牌小吃吧。
工具/原料
公交
大巴
火车
操作方法
豆皮本是湖北农村的乡土风味小吃,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
“老通城”酒楼的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脍炙人口,人称“豆皮大王”。

四季美汤包
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

蔡林记热干面
蔡林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854号。
其热干面,晶洁爽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享有武汉名小吃的美誉。
而今,热干面已遍及江城,历久不衰,武汉人过早(吃早餐)更是离不开这一种具特色的面食。
顺香居烧梅
汉口花楼街、交通路交汇处的“顺香居”是一家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老店。
该店制作的重油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味道鲜美,而且形如银菊,看一眼就叫人胃口大开。
烧梅的制作方法是将肥膘猪肉、馒头、橘饼、花生米、冰糖、葡萄干等切成小丁,略微一炒,再用桂花、红绿丝、白糖调合成馅。
面粉加水适量,放少许精盐揉和成面团,擀成一张张荷叶形薄皮,放入馅心,加少许麻油包成。
烧梅或炸、或烤、或蒸,皆香甜可口,令人食之不厌。

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桥一带,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著称。
粉质钦滑,味鲜可口。
五芳斋汤圆
五芳斋的创建和发展,历经百余年之久。
现今的五芳斋,采用现代设备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并继续保持选料严谨、传统配料、大王主理、制作精细、口味纯正、油而不腻的独特风味,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小桃园煨汤
如果要想品味一下武汉的煨汤, “小桃园”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小店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人称“煨汤专家”。
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甲鱼汤、牛肉汤、鸭汤等。
以瓦罐鸡汤最著名,其原料为产于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
将鸡块入油锅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

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
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
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
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田启恒糊汤粉
田启恒糊汤粉馆坐落汉口花楼街,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名扬三镇。
糊汤粉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者必卖油条。
在制作米粉时,选用籼稻米磨浆、制粉,再加上水搓坨煮焖,挤压煮制成型。
然后用活鲜小鲫鱼(或鳝鱼)熬煮成 汤汁,再加水调入生米粉制成糊汤,放入各种调味品,成熟装碗时,撒上葱花、胡椒、配以油条佐食,别有风味。
其糊 汤微稠,色调素雅,米粉洁白,细长有劲,鱼香汁浓,滋味 鲜美,营养丰实而著称。

楚宝桂花赤豆汤
桂花赤豆汤是武汉地区一种小吃,桂花赤豆汤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
楚宝熟食店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桥下首。
桂花赤豆场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