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楚恭王和晋国军队在鄢陵会战。
战斗正紧张激烈之间,恭王受伤使战斗不得不停止。
楚军中的司马子反口渴难忍而寻找饮料。
这时侍从阳谷捧着酒献给子反。
子反这人喜欢饮酒,见酒就乐不可支。
子反接过阳谷递上的酒就喝个不停,没多久就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帐篷里。
恭王打算再与晋军开战,便派人去叫子反,子反谎称心痛病发作不受召令。
恭王于是驾车亲往探望,一进军中帐篷便闻到一股酒气。
这下恭王大怒,说“今天这场恶战,我为了取胜而亲临战场,受了重伤,现在指望能派上司马子反的用场,可他却成了这副样子。
他实在是心中没有国家社稷的地位,又不体恤我军士兵。
我没法再与晋军打下去了。
”于是下令收兵撤退,并以耽误战事的罪名杀子反示众。
这侍从阳谷献上酒,并不是想要害子反,实在是爱护子反,想让子反快乐,但想不到恰恰是害了子反。
这就是想对人有利结果却反而害了他。
操作方法
这段故事通常而言有三个观点
1、司马子反贪酒丧命。
这个故事的讲的就是子反贪酒丧命这是最表面的经验。
很多朋友的朋友,读书,一般也就停止于这个层次了。
读了故事,有直接的读后感。
就是我们在任何关键的时候,都要保持脑子的清醒,历史上贪杯误事的情况举不胜举。
张飞守徐州,就是因为贪杯而断了刘备的后路。
2、阳谷爱主反而坏事。
《淮南子》这段材料最后下的结论是,阳谷爱护自己的领导,反而害了他。
站在阳谷的角度,这是个好心办坏事的典型。
这个角度的教训,就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局限在眼前的利弊。
而是要有大局观,只有在整体的利益计算下,才能够不好心办坏事。
3、晋国收买阳谷做局。
不过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晋国做的离间计。
阳谷的行为很是怪异,尽管没有证据,但是能够看出来,最后的利益获得者是晋国,战争结束了。
这个观点就更加深一个层次了,看到了利益归属,思考到敌对势力,阳谷被晋国收买为间谍。
成功离间了子反和楚王的关系。
细细阅读文章,发现更大的疑点在楚王身上
1、没有处理阳谷。
阳谷可以说是在客观上是罪魁祸首,害了一员大将。
作为一个有权谋思维的领导者,必须去怀疑这一个小人的动机,是不是被敌方策反。
即使没有证据发现被策反,也应该和子反一样被杀。
但是诡异的是,阳谷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
2、亲自探望子反。
在军阵大事面前,一个将军生病,也不是什么重大事件,何况楚王自己也受了伤。
但是诡异的事,他亲自探视子反。
去了之后,竟然发表了,自己无法和晋打下去的言论。
正常逻辑,不会去探视,去了之后愤怒,也是先拉出去打一顿。
自己选其他将领。
继续再战。
但是,楚王迅速撤军。
3、处理手法残忍。
子反饮酒误事。
罪不至死啊。
但是却被楚王上纲上线。
心理没有国家。
又不爱惜士兵。
让他承担了战争失败的罪名。
如果说,楚王还想在打仗,对这类的将军最好的策略就是让其戴罪立功。
如果想为他开脱,就杀阳谷。
但是楚王选择杀将撤军。
处理手法显然不和逻辑。
事实的真相,其实就是楚王的委过术,为自己的撤军下台阶。
1、楚王困境。
楚王和晋国会战,自己是战场的主帅且还受了重伤。
权力威望,个人身体,组织威信,都受到了削减。
楚王知道如果再战,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绝难取胜。
需要撤军。
但是如何让自己撤军,让士兵不是认为自己怕或是恐惧而败。
这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让自己撤军。
2、利用子反
战争失败需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的。
这个人要够级别。
可是楚王自己是主帅。
如何让别人承担责任呢?那就是找子反的错,他饮酒不能再战,耽误了战事。
这其实就是和曹操借粮官人头一样,缓解自身错误形成的舆论压力。
3、借用阳谷
楚王如果想利用子反的人头,为自己的失败撤军找台阶,那就需要利用阳谷来做局。
于是,让阳谷进酒。
这个美酒应该是楚王给的。
不然他何来这样的美酒?让子反喝下后,立即跑过去报告,楚王立即亲自过来,坐实子反的饮酒的事实。
直接上纲上线。
做出撤军的部署。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看出来,利益最大的人,不是晋国,而是楚王自己。
楚王,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责任人,找到了撤军的借口,杀了子反平息了舆论。
更深一点的话。
我们可以看出来,子反没有辩解,有可能是主动替楚王承担责任,用自己的人头,报答楚王的重用,换取后代的荣华。
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
这就成了一段君臣佳话了。
最后说一句。
我们不是研究历史去追求真相的。
追求可能性,多角度的拓展我们的智慧,这是我们研究历史案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