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孩子能够说得出自己的情绪,他就会有能力去反省自己的感受,就此与人倾诉,决定自己该怎么对应;他还能感应出其他人的情绪,并与之共情。
工具/原料
见文章。
操作方法
据无数的研究显示,这样的孩子,不但面对挫败时能有更宽广的容忍度,而且更不容易陷入与他人的争斗之中。
他们会活得更健康、更合群、更有专注力,也更少冲动。
在学业上的成就,同样往往会更高。

若想要能够代替孩子说出他的情绪来,你首先需要做到能领会到你自己的以及别人的感受。
你可以借助不断说出自己的感受来练习,比如说“我觉得很生气”“这太让人丧气了”。

要站在“旁观”的角度上来感受自己的情绪(“我注意到我有些伤心”),而不是站在“评判”的角度上来看(“我伤心了”),最好能拉开一点距离。

能接纳自己的以及别人的所有感受。
也许,你第一次帮朋友照顾人家2岁的小宝宝时,你可能会这样劝说“等你爸爸妈妈来接你,你就可以回家了。

现在你应该开心起来,应该去玩玩具。
”或者是这样“男子汉都不哭的哦。
”要么就是“你爸爸妈妈不在这里,哭也没有用,别哭了!”这几种说法,都没能够说到点上,都没能说出孩子心中的感受和情绪。

我们自己就是这样长大了的,漠视自己的感受已经成了我们的根性。
可是,如今我们却不能把这样的“接力棒”再传给下一代。

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已经再三证明,能够接纳并处理自己的情绪,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哪怕这么做可能会让人非常难受,我们也一定要学会接纳和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