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其共同的特征,是失敬于人。
工具/原料
大脑
操作方法
1.错误性称呼
使用错误性称呼,主要原因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
常见的错误性称呼有两种
一是误读。
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
如“郇”、“查”、“盖”这些姓氏就极易读错。
要避免犯此错误,就一定要做好先期准备。
必要时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二是误会。
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
例如将未婚女性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2.过时性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会贻笑大方。
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彼此之间互称“公民”。
在中国古代。
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
若将它们全盘照搬进现代生活里,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3.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例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
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
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
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而外国人将“爱人”理解为搞“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
可见更是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4.不恰当的行业称呼
学生喜欢互称“同学”,军人经常互称“战友”,工人可以称为“师傅”,和尚可以称为“出家人”。
这本无可厚非。
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表示亲近,没准还会不被对方领情,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5.庸俗低级的称呼
在公务活动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
“兄弟”、“朋友”、“死党”、“铁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
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而且带有明显的黑社会的风格。
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6.绰号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方。
至于一些对对方具有侮辱性质的绰号,如“北佬”、“阿乡”、“鬼妹”、“罗锅”、“四眼”、“青蛙”、“菜鸟”、“恐龙”、“傻大个儿”、“大脸妹”、“北极熊”、“黑哥们”、“麻秆儿”等,更不应该使用。
此外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
要尊重别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
每一名正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而不容他人对此进行任何形式的轻贱。
在公务活动中,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