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便、还可以、不知道”这三句话,看似没啥不对劲。
但要是出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常会让当事人双方擦枪走火。
如果类似的话语出现在父母和孩子的对话中,那父母心中的憋屈则完全可以让他们丧失理智,只想拿出家长的权威,把那些刺激孩子神经的难听话说他个遍,而彻底忘了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不咸不淡的话? 其实,孩子们是想通过这样的口头禅来给家长传达以下几层意思
操作方法
其一我拒绝回答,别再问我。
在亲子关系严重恶化的家庭中,一部分不忍心严重伤害父母面子的孩子会选择这样的话里有话。
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心已经被父母伤过了,所以用这种听起来面无表情的语言来克制自己随时喷发的怒火,和父母维持着面子上的和谐与平静。

其二我说了也没用,何必问我。
这类含义常常出现在父母一方和双方都绝对权威,孩子只能顺从的家庭里。
由于一言堂式的作风已经让孩子习以为常,所以,偶尔在某一方面的民主也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与相信。
孩子就用这样一种语言提示父母还是你自己决定吧,别讨好我,我不相信!

其三什么都无所谓,我不感兴趣。
对自己人生没有太多希望,消极郁闷的孩子会用这三句口头禅来暗示出自己不快乐的心境。
搁新他们既希望能用这样的语言宿泪唤起家长的注意,给自己一些力量来解围,又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把父母推到门外,好让自己安静地“享受”自己的悲观和消极。
这种非常矛盾的心态常常会让家长很难测,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四你问的不清楚,让我很难回答。
这层含义下的孩子是非常积极的,他们不想和父母作对,也很在乎父母说的话,只是由于父母问的问题太过模糊,像是走过场一样,让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只能说出类似的口头禅。

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都会以各种方式告诉成年人此时自己的状态,都希望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让成年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进而以合适的方式帮助自己,因为,活下去是他们潜意识深处的使命和目标醒侵宋,他们年纪越小,越会为了生存而生活。
只要成年人愿意倾听孩子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孩子的声音,并且认真辨析这些声音背后对家庭教育的警示与期待,即使是更消极的口头禅,也会成为最悠扬的天籁之音。